两会聚焦 | “双碳”目标如何实现?

2023-03-13发布者:浏览次数:

分享:

-0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 | 将CCUS项目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一是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

二是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0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 | 建设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递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建设“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支撑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和《聚焦产业工人技能转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胡望明指出,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行业、政府各个层面合力推进,以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加快实现原创性低碳技术的持续突破,形成中国钢铁碳中和解决方案。

其此次递交的《关于建设“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支撑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即针对当前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投入分散、成果转化仍然受到政策约束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该提案中,胡望明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希望能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二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助力低碳冶金技术成果转化。

-03-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王兰玉 | “双碳”下的钢铁大国减污降碳须迎难而上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王兰玉带来了有关钢铁行业加快绿色发展的相关建议。

王兰玉表示,氢能是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氢代碳”的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应用体系,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向。

此外,王兰玉建议,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还要推进材料技术创新。他说,据测算,使用高强度高性能的钢材,使汽车重量每减轻10%,可实现节油约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且钢铁材料还具有高循环利用优势,应该着力研发和推广应用高附加值、高性能钢铁产品,并从钢铁产品生产、使用、废弃到循环利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相信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增长引擎成长,钢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04-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 | 下好全国“一盘棋” 促进碳普惠规范化发展


虽然国内已建成多个成体系的碳普惠平台,展现了地方在碳普惠探索方面的活力,但基本仅针对当地有限的碳普惠应用场景,且不同平台之间难以联通,进而导致市场参与主体有限,碳普惠减排量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和消纳,整体碳普惠市场活跃度欠缺。周云杰代表建议,强化碳普惠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顶层立法设计,从而帮助各碳普惠试点进入统一而规范的新发展阶段。

周云杰代表认为,通过公益性高、普及性强的碳普惠场景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全国试点的推进。如“废旧家电回收再生循环类项目”等循环经济类项目可以作为碳普惠项目示范。一方面,家电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与碳普惠试点结合,有助于大规模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近几年国家积极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使得这类项目的数据标准化、流程成熟化,更有利于作为碳普惠项目试点。

“下好碳普惠全国发展‘一盘棋’,还要有科学统一的‘数字账本’。”周云杰代表建议,建立标准化碳足迹核算机制和统一的碳普惠系统平台,以实现各试点碳普惠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建立全国碳普惠管理及运营机构,承担全国碳普惠地区试点及项目试点的管理和运营职能,规范碳普惠交易活动,塑造良好的碳普惠市场环境。

-05-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石化党委书记韩峰 | 进一步规范交易规则,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壮大


韩峰认为,由于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配额分配不够科学合理,管理层级不够完备,交易品种较为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市场。

对此,韩峰建议:一是建立规范的交易规则,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建立碳交易的合理指标分配和定价机制,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统筹碳排放权、用能权、节能量、绿证交易等相关市场机制改革工作,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同时,制定碳减排鼓励政策,对达到减排数量标准的给予碳排放配额奖励,实现减排技术和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对接。

二是健全完善碳市场管理层级。鼓励集团型企业发挥集团化和集约化管控优势,统筹做好下属企业碳排放配额的内部平衡和碳市场平台交易工作,增大整体推动、先进带动落后的减排力度。

三是进一步丰富碳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产品。适时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通过增加交易主体及其需求的多样性,扩大市场容量,活跃市场交易;除了以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作为基准产品的现货交易之外,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衍生品市场,丰富碳市场产品种类,给企业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套期保值工具,帮助企业做好中长期的碳减排规划。

四是尽快实质性地恢复CCER的一级市场交易机制。尽快开展项目开发指南、审定与核查规则、注册登记和交易规则、方法学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工作,完善相关方法学与管理机制设计,理清与其他减排工具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尝试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基础打造CCER的线上集中撮合平台,提升CCER交易的市场化水平。

五是建立健全除发电行业外的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机制的完善相关行业的MRV指南。建议加快建设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规范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不同行业碳排放标准、核算和认证的统一;逐步建设全国性的碳监测评估体系,构建全面系统的全国碳市场数据保障服务支撑体系。

-06-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 | 合理破局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目前,我国碳市场已纳入发电行业,覆盖全国碳排放量约45%,但还有大量高耗能行业未被纳入。“尽早将水泥、钢铁和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并尽快明确其纳入的时间节点及碳配额分配原则。”曹仁贤建议“十四五”期间将更多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碳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进而加快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曹仁贤建议,“完善并丰富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在现阶段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并引入远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

此外,曹仁贤还建议全国碳市场设置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拍卖收入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项目;逐步引入碳配额通过拍卖方式发放的机制,提升碳配额有偿分配的比例,所获收益用于环境保护、低碳投资和帮扶欠发达地区的节能减排项目。

曹仁贤认为,“市场主体交易的活跃度是碳市场能否发挥减排效果和作用的关键。”因此,曹仁贤建议鼓励民间市场主体参与碳市场。开放非控排企业、机构及个人进入碳市场,并降低其入市门槛,通过市场化机制增强碳市场的覆盖面和活跃度。

同时,曹仁贤建议尽快重启CCER市场,加快落实自愿减排市场建设。根据不同类别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存量,及项目开发的额外性,甄选出一批符合碳市场交易需求、能稳定推进碳市场有序发展的自愿减排项目,并支持开发对应的方法学工具,积极推进新能源行业参与到碳市场中。尽快重启CCER项目备案,发挥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

另外,曹仁贤还建议政府牵头制定全国及地方碳普惠体系相关管理办法,加快民间碳普惠体系建设,记录、量化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低碳场景、践行减排的行为。企业和个人可通过碳普惠机制获得官方认可的碳减排量,能自由进入碳市场实现碳减排量的交易变现,或通过政策支持、商业奖励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推动社会形成全面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07-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 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 促进企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委员公布了《关于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 促进企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的提案》、《关于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的提案》及《关于推动轻型多用途货车转型升级的提案》。

为加快我国碳减排进程,提升企业的碳管理意识及能力,让减碳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碳市场管理运行机制,激活碳市场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优化碳市场配额发放及履约机制,创新以配额为基础的碳金融产品,突出配额的资产属性,提高企业减排积极性;多元化碳交易产品种类,尽快重启自愿减排(CCER)项目申报,扩大CCER项目类型,适时引入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产品;扩大碳市场的参与者,激活碳市场流动性,提高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格。

2、扩大全国碳市场参与企业的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有序地分批将重点碳排放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建议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纳入数据基础较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十五五”期间纳入所有重点排放行业,同时稳步推进非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工作。

3、全面普及碳标签及碳普惠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商家及个人采购带有碳标签的产品;全面普及碳普惠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0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 | 加快推进国内石化行业碳足迹核算


莫鼎革认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而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是减少碳排放行为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企业辨识产品生命周期中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制定有效碳减排方案。

对此,莫鼎革建议:

一是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加强数字化协同管理。碳足迹核算和评价涉及石化产品全过程,数据分布广泛,各个环节数据算法各异,计算复杂,对结果及时性以及计算性能提出了高要求。建议基于目前原油勘探开发、原油运输、物料进出厂、物料加工、能源消耗、辅助生产、三剂消耗、产品销售等环节已有的数字化基础,通过市场激励和政策引导,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加强各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管理,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核算和评价工作。

二是建立石化行业动态碳足迹数据库。基于现有的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评价技术标准、方法学研究,结合石油化工行业主数据、业务流程等标准化成果,快速形成石化行业的碳足迹行业数据库,并形成标准,推广认证,逐步形成主要产品碳标签,实现产品碳足迹对标管理、动态管理。

三是采用碳足迹动态数据库支撑石化行业的基准线法碳配额。“十四五”期间,石化行业大概率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问题将是其中的关键,与“鞭打快牛”的历史法相比,基准线法将大大提高公平程度,可以实现对减排控排企业的鼓励与支持,能够更好地促进行业的低碳发展。然而,基准线法对相关数据要求很高,只有使用动态的碳足迹数据库,才能准确地确立行业基准并确保配额公平分配。

四是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碳标签的应用结合。目前,工业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应用探索,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质量追溯初见成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方法和技术所具备的跨地域、跨企业、跨流程。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势,恰恰契合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贯穿上中下游企业的油气开发、炼化生产、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数据收集、查询和标识的需求,并最终通过标识生成碳标签,形成对产品碳足迹的追溯。

五是政府加大碳标签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目前,许多企业还不具备测度产品碳标签的完备技术,商品加注碳标签的额外成本将给企业带来压力。在碳标签施行初期,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在全国范围统一碳足迹标签的测算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

2023年是“双碳”目标被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双碳”相关话题继续保持了去年的热度,成为代表委员的重点关注对象。除此之外,EESIA还会陆续梳理本届两会上绿色低碳领域的其他相关热点,以飨读者,敬请期待。